1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使命,这个世界没有完全一无是处的人,自然也没有从头到脚都闪闪发光的人。很多时候真正让人不开心的其实并不是工作和生活本身,而是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不那么好的人和事,这才是消磨兴趣让自己变得暴躁的根本原因。

正如莫泊桑所说,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以为的那么糟。希望在奔赴未来的路上,我们都有着生生不息的热爱,如星灿烂,如风自由。


2

心上有个人,才能活下去,不然生活的意义就会越来越低。生活需要情感的羁绊,恰是因为这些羁绊,才让我们心里有了念头,人一旦有了念头,生活就有奔头。——贾平凹

你发现了吗?有很多快乐都是后知后觉的。身在其中的时候,你觉得没什么,但过了很久很久以后,很多事情不可能调整回当时那样的模式了,就会开始怀念,会觉得人生中,能有那样一段日子,真的很棒。

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第一次,我不会记得,是听你说的。第二次,你不会晓得,我说也没用。但这两次哭声的中间,有无穷无尽的笑声。一遍一遍又一遍,回荡了整整三十年,你都晓得,我都记得。——余光中写给母亲的《今生今世》


3

曾经以为,温柔是一种性格,后来才发现,温柔是一种能力。它贯穿了一个人的修养和认知,世间所有的温柔,都是在经历了风吹雨打后,才开出的花。

人和人之间就是有莫名其妙的磁场在。有些人不管认识多久依然亲密不起来,而有的人第一眼见面时就会成为要好的朋友。所以交朋友和谈恋爱是一样的道理,全靠缘分,我们在这茫茫的人海相遇,并且被吸引,其实可以看作是命运,或者说是一点奇迹。就在某一刻,你突然意识到眼前这个人真的太好了,而且有一种非常肯定的预感,以后再也不会遇到这么好的人了,在那一瞬间我好想哭,既觉得自己幸运又觉得好难受。你在,胜过千万个泛泛之交。

4

误解传遍天下,理解寂静无声。

有理性,常识就不会缺席,但现在,理性还是奢侈品。也因此,中国舆论场上总是在争斗、抢夺、站队,并解气解闷不解决。邓小平说过的“不争论”与胡锦涛讲话中首次提出的”不折腾”,我极为认同,可想不争论与不折腾,都需要理性到位。

这个开放的时代,谁的话也不能一言兴邦或一言丧邦,自己的声音不过是万千声音中的一种,希望能汇入推动与建设的力量中,为别的人生和我们的社会,起一点哪怕小小的作用。想想自己的成长,很多顿悟,常常来自坐在台下的聆听,今天有机会走到台上,也该是对当年台是人说“谢谢”的一种方式。

——白岩松《说话不是件好玩的事儿》


5
这世上有两个我,
一个在文字里白马春衫慢慢行,
一个在生活里蝇营狗苟兀穷年。

这世上有两个我,

一个躯壳喂日常,

一个灵魂补岁月。

这世上有两个我,

一个举杯邀明月,

一个跪地捡碎银。

这世上有两个我,

一个假装很快乐,

一个真心的难过。

这世上有两个我,

一个想回家,

一个想远行。

这世上有两个我,

一个心怀理想,

一个接纳现实。

这世上有两个我,

一个长川照晚霞,

一个油盐酱醋茶。

这世上有两个我,

一个所向披靡为家人,

一个黑暗角落慰灵魂。


6

那时候,羊续还不是太守,他只是一个懵懂少年。羊续喜欢钓鱼,经常背着钓竿,独自走到水边去。有时是一条清澈的小溪自青山深处而来,只在水深处才有些许小鱼。溪水清凉,他把脚伸进去,水光一下子跳跃开来,调皮得很;有时是一条静谧的江,开阔处烟波浩渺,归帆点点,临岸的地方水草丰美,他安然坐在一截老树桩上,甩出渔线;有时候是一片水量充沛的湖,像一面巨大的明镜,天光云影尽收其中,他会选择一块光滑的石头斜靠其上,一晃半日时光就过去了。

羊续并不懂钓鱼之道,他只是觉得好奇,看似平静的水面下,有那么多可能,鱼竿一甩,不知会有什么奇迹出现,真是一件特别的事。

——徐西蛟《太守与鱼》


7

有很多人问我,哪书对你影响最大?每个人都想得到一个功利性的结果,“影响最大”的一定最有用。但我觉得除了新华字典,所有读过的书都像是不断流入江河的涓涓细流,帮助你慢慢地成长,变得壮阔、深远。你怎么知道是哪条汇入的溪流让黄河成为黄河,让长江成为长江。同样,我这一路上从书中汲取了这么多营养,无法界定到底是哪书塑造了我。

都是一些“无用”的叙事,但又深藏着乐趣与回味。你的人格就是在这种无用的事情的熏陶中,慢慢地健全独立起来。

未来中国的创造力,一定是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发呆。开始思想、开始与众不同,开始另辟蹊径、开始被鼓励并乐于做无用的事情开始的。

——白岩松《做点无用的事》

想要改变未来,就从做好眼前的事情开始吧!成功与失败都不那么重要,“保持冷静,继续前行”,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

——白岩松《漂亮的失败是另一种成功》

安静中,茶的滋味慢慢浮现出来。安静中,远处的鸟叫与屋里钟表的嘀嗒声慢慢清晰起来。我相信,这些声响与滋味,在年轻的岁月中,常常是被忽略的。

——白岩松《幸福可以无限接近,无法彻底到达》


8

文人感时忧世,常想救弊补偏。然政治之诡,天意叵测,又有几人能一展平生所学?成功只是偶然,失败才是常态。当被造化的无形之手打到怀疑人生时,好一点的与世俯仰,从俗浮沉,等而下之者便信仰崩溃,阿附权奸,排斥异已,变成自己年轻时所反对的那种人。

——吕峥《悲观者往往正确,乐观者往往成功》


9

经过一代代人淬炼而成的家学、家风、家训更是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根脉。我们说中国文化在三堂:学堂、祠堂、中堂。其中祠堂和中堂,都跟家庭、家风建设有关。

祠堂,祭祖先、祭天地、祭圣贤。中堂,学礼、习礼、会客。中堂里从字画到一桌一椅的摆放,都是我们生活艺术和传统文化的裁体。中国没有绝对的宗教却有“祖先教”,没有真正的教堂,而祠堂和中堂就相当于我们的教堂。在这三堂里,存续着我们民族的精神血脉。

世代如落叶,家族亦有兴衰。在烽火连天的黑暗时代,家没了,倘若“风”还在,我们便可重建家园。近代遭受各种屈辱的中华民族此刻正在复兴的路上,从哪里开始复兴呢?最具体、最根本、也最持久的,便是从千千万万个小家开始,从我们的家庭建设、家风建设开始。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各种角色和关系中,家庭和家族给每一个具体的“人”打上深深的烙印。家族兴衰与家庭教育,不但会塑造人的性格、性情,更能改变个人的命运。而人的命运,便是家的命运,一代人的命运便是国运。

——程林《跟王阳明一起”回家”》


10

认识自己的无知,就是最大的智慧。——苏格拉底

强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弱者愤怒,抽刃向更弱者。——鲁迅.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心软和不好意思,只会杀死自己,理情的薄情和无情提才是生存利器。——毛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