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是第21个世界慢阻肺日

今年的主题为“肺系生命”

强调肺部健康

对于人类生命延续的重要意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又称作慢阻肺,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是全球四大慢病之一,是全球致残、致死的主要疾病负担。在我国,慢性呼吸道疾病长期高居疾病死因顺位的前 4 位,2020年死亡率为 60.74/10 万,仅次于心脏病、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疾病[1]
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显示,COPD死亡率为41.9/10万(占全因死亡总数的5.7%),男性死亡率为46.7/10万,女性为37.0/10万,慢阻肺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第一大死因[2]。我国COPD患病人数约1亿[3],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慢阻肺死亡人数居全球首位,每年死亡近100万人[4]
COPD是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患病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5]。同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所涉及的15个重大专项行动中有7项与慢阻肺病息息相关,足以体现国家政府对于慢阻肺病防控与诊疗重视程度的提升。

我国慢阻肺防治的重要策略

  • 自20世纪70年代初,医疗界开始加强对慢性支气管炎及肺心病防治;

  • 自20世纪80年代初,哮喘就被医疗界所关注。1991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正式成立,意味着我国呼吸疾病研究正式走向正轨。

  • 2006年,中国慢阻肺联盟正式成立。

  • 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印发《中国居民慢性病与营养监测工作方案》,将慢阻肺纳入国家慢性病监测体系。

  • 2014年,国家启动了中国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监测项目,是第一个全国慢阻肺监测项目,项目覆盖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25个监测县区,抽样调查监测县区的40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

  • 2017年“幸福呼吸”中国慢阻肺分级诊疗推广项目启动,以全国呼吸专科联合体为依托,全国31个省39个慢阻肺分级诊疗试点地区和12个建设单位。

  • 2020年9月,基层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干预能力提升项目启动。

  • 2021年,慢阻肺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启动,呼吸领域第一次立项,在全国160个区县对80万人开展慢阻肺高危人群筛查和综合干预,40%项目区县为前期参加幸福呼吸项目的地区。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等政策文件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启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呼吸慢性病管理模式,对国民健康问题进一步落实解决。


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图: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编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何桂连